【學習雷鋒在行動】李昊:用青春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發佈時間: 2023-03-24   

只有學好自己的專業課,才能做好高質量的雷鋒活動在第60個學雷鋒紀念日,當被問起社會志願服務的經歷時,這位青年面對鏡頭這樣堅定地說道

這位青年就是我校2022年度“學習雷鋒在行動”先進個人——第一臨床醫學院2019級臨床醫學(“5+3”一體化)李昊。

李昊,中共預備黨員,曾任第一臨床醫學院志願服務隊“醫行者”分隊副隊長,獲得“普盛醫療十佳自強之星”獎學金、校“新生啟航一等獎學金”、連續三年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同時獲得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公益傳播大使”、校“三好學生”、校“優秀學生幹部”等多項榮譽稱號。他主持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項,參與國家級項目2項、省級項目3項,曾獲第六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省級金獎、銀獎,第九屆“青苗杯”安徽省項目資本對接會省級銅獎。

扎根實踐,用心關愛留守兒童

“我出生於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義門鎮一個偏僻的村莊,小時候目睹很多同學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缺乏家庭教育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早早輟學。”長期以來,李昊一直想用自己的光和熱溫暖留守兒童。

2020年的一天,一篇募集志願者幫助湖南省留守兒童和父母共同閱讀的推送引起了李昊的註意。作為第一臨床醫學院志願服務隊“醫行者”分隊副隊長,一直熱心公益的他毫不猶豫地聯繫了此項公益活動的組織者,並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從那之後,李昊通過動員“醫行者”服務隊成員、在第二課堂系統發佈活動等形式在校內廣泛招募志願者,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關愛“留守兒童”的隊伍中來。在他的召集下,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們很快就聚集了起來,並順利與湖南省多家小學對接,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親子閱讀”項目、“我讀書很猛”“雲助教”計劃等。

由於疫情和距離等原因,他們的志願服務活動大多數是在線上進行,但部分家長不懂如何使用手機進行打卡,這讓熱情滿滿的家長們望而卻步。“一開始是三四位志願者共同輔導幾個家庭,結果常常因為問題重覆而效率低下。後來,我就改變方法,讓一位志願者對接三至五個家庭,點對點幫扶每個家庭,效果非常好。”回憶起當初開展活動時遇到的困難,李昊這樣說道。截至目前,李昊帶領團隊針對留守兒童志願服務活動累計募集志願者2000餘人,幫扶鄉村小學30多所,對接班級150餘個,覆蓋兒童上萬人,服務時長總計超過3000小時。“今年是我們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開展的第三年,未來我們將繼續組織開展更多的特色志願活動,呼籲更多的人關註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除了關註留守兒童,李昊忙碌的身影也經常會活躍在社區志願服務、科普宣講、義診等其他各項志願活動中。李昊主要負責的“醫行計劃—開創社區健康治理新模式”項目入圍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國賽直通車”、“益知科普”項目獲第六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安徽省銀獎、“護航計劃”項目獲第六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安徽省金獎。一張張象徵榮譽的獎狀與證書記錄著他的付出,也印證了他在志願活動中灌註的一腔熱血。

立足專業,用知識服務社會

“只有掌握了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我們才能更好地為病人服務,為社會服務。”作為臨床專業的學生,李昊在學習上一直嚴格要求自己。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所有人措手不及。作為醫學生的李昊也在不停地思考:我能做些什麼?

“我們村是回族村,村裡很多老年人普通話不是很流暢,疫情防控工作緊張時,村裡衛生所人力不足,從別的村莊來幫忙的醫護工作者,與村民溝通存在困難,阻礙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進行。”李昊主動找到村裡黨支部書記要求加入疫情防控工作,來緩解人力不足的問題。他承擔了幫助進村村民測量體溫的工作,併在測溫的同時向村民講解預防新冠的正確防護措施,向他們宣講黨和國家針對疫情出台的最新政策等。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返校後的李昊組建了一支5個人的團隊,希望通過設計製作科普動漫的方式為疫情防控貢獻一份力量。“視頻中,我們詳細介紹了什麼是新冠病毒、如何正確防護以及感染後如何積極面對等內容,還列舉了生活中常見的錯誤防護方法,並詳細介紹正確的防護措施,如口罩的分類和正確的戴法等。”經過團隊成員反覆修改,不斷打磨。不久後,一條時長為2分多鐘的科普視頻發佈於醫行者志願服務隊官方b站上引起了廣泛的關註,在疫情早期為大眾提供了生動形象的科普知識,讓晦澀難懂的醫學知識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除了製作疫情防控的科普視頻,李昊還帶領小分隊成員前往合肥六中、八中等多所中學開展預防新冠病毒的宣傳工作。宣講中,他們不僅更正了同學們對新冠病毒的不正確認知,還為同學們提供了心理疏導。

“參加志願活動越多,越感覺醫學知識的匱乏,越能激發我奮發學習的動力。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我也越來越被醫學的獨特魅力所吸引。只有掌握了扎實的醫學專業知識,才能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才能更好地反哺社會。”李昊在談到志願服務對自己的影響時說。

專心科研,用辛勤耕耘收穫

“我們不能局限於學習的象牙塔中,還應培養創新思維。”在李昊看來,醫學專業的學習不能僅僅限於課堂上的專業知識,還應該積極進行科研訓練,培養科研創新能力。

對於初次接觸科研時的情景,李昊記憶猶新。“當時是大一剛入校,學院為我們安排了很多優秀老師和學長學姐的科研講座,看著他們在講臺上神采飛揚地講述著實驗室各種新奇的發現,我對科研的熱情迅速被點燃了。”後來,通過師兄的介紹,李昊聯繫上了基礎醫學院的杜憶南老師,併在杜老師的指導下,在科研道路上一路前行。

白天學習、晚上看論文是李昊學習的常態。“心平氣和,嚴謹細緻”是李昊對待科研的態度。“只有真正靜下心去閱讀、分析、總結和比較文獻,我們才能提煉出精華,提出自己的觀點。”李昊認為科研是和更微觀自己對話,是在不斷揭開人類生命活動的思想盛宴。

在大量閱讀文獻和學習統計學知識的基礎上,在老師的指導下,李昊確定了6mA甲基化修飾方式這一課題研究方向,並開始著手準備論文。“最困難的一段時間是在論文投稿的前幾天,有一篇類似的論文剛好發表,論文的框架甚至內容和我撰寫的論文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這並沒有讓他頹廢懈怠,反而讓他更加堅信了自己撰寫論文的思路沒問題。“重新調整選題後,我又閱讀了上百篇文獻,明確了目前實驗方法的缺陷,並總結了6mA甲基化表觀修飾對於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影響。”功夫不負有心人。大三上學期,在反覆修改之後,李昊以第一作者撰寫的英文論文終於在《Frontiers in Genetics(遺傳學前沿)》(JCR分區Q2,IF=4.772)發表了。截至目前,他主持和參與創新創業項目國家級2項,省級3項,校級1項,另有兩篇論文正處在投稿階段。

在科研上有所突破之後,李昊經常利用業餘時間幫助身邊人走近科研。他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在網絡媒體上分享自己的科研經驗。李昊製作的《如何寫一篇綜述/文獻綜述》《論文寫作——巧用翻譯軟件和人工翻譯》等視頻在b站播放量累計3萬多次,收藏量超5000餘次。一位同學在聽完他的科研經驗分享後,在評論區深有感觸地寫道“學長講得超級棒,真的太有用了,希望學長今後多發視頻!”。  李昊還積極組織線下的經驗分享講座,指導學弟學妹們開展科研訓練。“幫助他人的過程也是對自己知識和能力的檢閱,自己的內心也會獲得滿足。”

雷鋒日記里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是一線陽光,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限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這是雷鋒在日記里給自己提的三個問題。今天,李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出了獨屬於他的答案:“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未來,我要像雷鋒同志一樣,堅定理想信念,錘煉專業本領,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第一臨床醫學院學生黨總支 張希  大學生全媒體中心 童彤)